为了拍月亮,我 DIY 了一个望远镜
某一个晚上,我用 35-100mm 的手动镜头对着天空,第一次拍到这么大的月亮,感觉很开心。由于视力不佳,此前我从来没能看到过月亮上的阴影。
【上图】 使用摄美 35-100 mm 镜头的 100 mm 端拍摄到的月亮
这一次拍摄经历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摄月的兴趣。于是我去网络上购买配件,组装了一个极其粗糙的望远镜。
这架望远镜的拼装涉及了以下几个部件:
-
镜片:一位网友的望远镜在运输途中发生了磕碰,镜筒损坏导致整体报废,我从他手中买来了拆机的望远镜片。由于这位网友对镜片参数的了解不多,因此不能提供孔径和焦距等基本参数,我只能自己粗略地测量,发现镜片可能是 80 mm 口径,焦距大概在 600 mm - 700 mm ,物镜边缘已经有破损,所以进行了打磨,导致口径有所降低。根据测量结果购买来尺寸相符的物镜座。
-
镜筒:自制望远镜筒,常规材料是硬纸筒或者 PVC 水管,高端的玩家可能会用金属材质的圆筒制作镜筒。受限于预算和动手能力,我选择的是用 PVC 水管做镜筒,成本只要几元钱一米。这里要注意选择合适口径的 PVC 管,我的镜片打磨成了大概 60 mm 口径,安装上物镜座之后的物镜整体适合的水管为 75 mm 的 PVC 水管。将PVC 水管截取适当的长度,与焦距相差一小段距离即可,误差部分可以通过目镜调焦座来进行补偿。购买目镜调焦座的时候要注意尺寸要适合选用的 PVC 水管。在安装调焦座之前,还要用黑色喷漆对 PVC 水管的内外壁进行喷漆,目的是去除内壁反光和外壁的透光干扰。
-
相机配件:市场上普遍售卖的目镜调焦座可以转接到 T2 接口, T2 接口可以转接到多种相机接口,我这里用的是奥林巴斯 EPL2 无反相机,所以使用 T2 接口转换到 M43 接口的转接环,就可以连接相机了。我这里主要目的是用来拍照,所以没有使用目镜,而是直接用相机安装到目镜位置,来代替目镜。如果使用目镜,在安装目镜之前还需要安装天顶镜,用来改变成像方向,避免看到的是倒立的像,而直接连接相机则不需要天顶镜。
镜片的光学性能本来大概是千元的 80EQ 的水准,但是由于口径损失以及安装精度差,所以成像效果逊色很多,勉强相当于 60EQ 。
由于我是第一次组装制作,在材料选择和购买方面走了很多弯路,现在重新核算一下,最经济的方法下,总成本能控制到 300 元以下。用这样的预算也能购买到一些极度低端的成品望远镜,但是这个价格的低端产品往往镜片和配件的质量都堪忧,用来拍照使用也未必能有很好的体验。自己来 DIY 组装望远镜,能以 300 元内的预算,实现简单的摄月和打鸟等用途,可谓经济实惠;而且动手制作的过程本身就很有趣味,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非常好玩。
【上图】 望远镜DIY完成后,连接相机,安装到三脚架上
由于我的 DIY 经验匮乏,各个部件的安装精度较差,因此机身不太稳固,所以我将望远镜安装到了相机三脚架上,以提高稳定性。半月的那张照片就是在相机三脚架上拍摄的,而满月这张是我手持拍摄的,因此成像质量差距显著。
【上图】 天气晴好状况下在北京体育大学附近使用三脚架固定 DIY 望远镜拍摄到的半月
【上图】 轻度雾霾状况下在北京体育大学附近使用手持 DIY 望远镜拍摄到的满月
【上图】 良好空气状况下在北京体育大学附近使用三脚架固定 DIY 望远镜拍摄到的半月
然后说说拍月亮的感受吧。
在望远镜上用肉眼观测月亮的效果要比相机拍摄的效果还好很多,肉眼直接看到的细节非常丰富,环形山的层次明显,次级形态都清晰无比,尤其是在半月的时候,侧向光产生的立体感非常完美,用相机接上去来拍摄照片的效果就差了一些了。我的观测地点实在是很不理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雾霾都太严重了,北城往昌平方向看地平面都有一层灰蒙蒙的烟尘。
能看清楚月亮的表面,实现了儿时梦想,让我喜不自胜。小时候看到白色的窗棱纸,会想起饼干;看到月亮,会想起大饼。那时候村里面大家平时都只能吃玉米面饼子,玉米碴粥,能吃上小米饭和土豆萝卜汤都会很开心,而精米白面往往是只有过节的时候才能见到的。
其实我本来还想做个牛反(牛顿式反射望远镜),为了是进一步放大成像,提高成像质量。不过后来我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首先是因为折射望远镜还能用来看鸟观景,牛反就只适合看星空,用途比较狭窄;其次是牛反的镜片磨制和组装都需要较高的精度,我尚且难以达到。烧钱的方式太多了,不准备继续投入了,这个 DIY 镜筒能拍拍远景,已经很满足了。
我是一个喜欢动手实现想法满足用途的人,之前组装过一个偏光显微镜,也是四处买件攒起来的。
在爱好方面我不舍得花太多。比如我用的电吉他是 Squier VM ,而我师弟最起码都是墨标; 我用的哨笛是大帆船,而身边的高端玩家都是用 Copeland ; 我用的键盘是 Keystation Mini ,而身边有朋友都用电钢琴; 我用的自行车是勇士 600D 改了 XCR 前叉和彦豪碟刹,而同学和老师里好几个都是用碳纤或者钛车身的土豪; 我用的工作站是 DIY 的四代平台加 GTX750Ti 来凑活跑 CUDA ,而好多同学都是直接一台 P500 之类的工作站加 Titan; 我用的相机是 250 元收来的闪光灯坏掉的二手奥林巴斯 EPL2,而身边的朋友用的是D750 、D810 或者机身加数码后背。
小时候,供销社的绿豆糕五块钱一袋,那时候简直是天价,我就以为那肯定是世上最好吃的食物,又不确定,就去问我妈妈,妈妈说她也没吃过。后来我攒钱两年,买来尝了一下,不是很好吃,就后悔了,想着如果一直不去吃,就那么憧憬着,可能还更有意思一点。那时候滚铁环,削木剑,用火柴盒做小汽车,就已经非常开心,彩电都是幸福之源,而后来的 MP3、MP4、电脑、手机,乃至如今各种智能设备这些,放到当年都是不敢想象的。
小时候的这些个梦想,计算机、编程、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科学家,正在努力一个个实现的路上。 还有一些分支技能树的天赋不足,技能点也没点足够:哨笛、吉他、键盘、音乐人~ 不过我发现自己最成功的还是能吃。
现在我每天做好吃的,用我太太的话说,就是把自己养的胖胖的了。自己想吃什么,就去搜寻需要的食材,查找烹饪的方法,然后进行多次尝试来实现。话说,这个模式好像也适用于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我想拍月亮,就去做个望远镜。
想要做什么,就动手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