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过去,告别科学网
最终还是用github+pelican来做站点了。 起码还有Markdown支持,排版应该比旧站点好多了。 我会先继续更新ThinkPython的中英双语版本,争取加强一点排版了。
本文是我当初发布在科学网的最后一篇博文,后来还被一些朋友推荐上了排行榜,后来又莫名其妙被编辑撤下去雪藏,我就很配合地直接删除了所有科学网博客的文字。 不过想到这个事情挺有趣的,就保留一下原文如下:
科学网当年是我很崇敬的一个地方。 那时候这里很多前辈高人,充满思辩和碰撞。 那时候这里能看到不同观点的学术内容,充满了见解和讨论。 那时候这里会有人吐槽一些掌门院士,充满了诙谐和趣味。
后来我离开学校去工作,很少上网,也更少接触学术圈了。 甚至忘掉了最早注册的帐号是什么。
然后我回来继续读书,自然又想起当年的圣地。 可是我来到这里,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景色。 我看到论坛里面的盗版书、破解软件。 我看到民科和伪科学之类的互相撕咬和聒噪。 我看到一些人成了明星和既得利益者,受到他人的膜拜和吹捧。
转念又一想,才意识到其实这些本来就存在着。 变化的并不是科学网,也不是学术圈。 而是我自己,随着年岁增长,见到的内容逐渐更贴近现实,那些理想化的朦胧面纱逐渐淡化,阳光下一些不是那么美好的内容刺痛了眼睛而已。
所以我逐渐理解了。 我理解了有的学者为了项目为了生活,不得不夹着尾巴去巴结一些掌握话语权和一些资源的学术界大人物,因而在网络上说话比现实中甚至更要圆滑。 我理解了有些学术带头人或者教研室领袖虽然身居掌门之位,也依然还是一个转发很多一眼就能看穿的养生谣言到自己微信朋友圈并且不容反驳也不去更改的普通中老年人。 我更理解了一些同学和青年教师为了毕业或者升职,为了奖学金或者养家糊口,不得不去用一些数据的堆砌罗列写出一篇篇锦绣文章,然后拿着积攒的SCI数目给自己换毕业的机会以及干粮。
『科学家也是人,喝多了也吐,吃多了也撑,看到美人也动心,见了人民币也喜欢。』一位前辈当年如是告诉我,我这么久才真正明白了一点点。
观点纷乱复杂,立场波谲云诡。 这样的一个地方,我自认为如我这般脾气简单粗暴,来自平民底层的胖子,很难去融入。
比如谁得了什么奖,谁推荐了谁,谁暗中对谁有中伤,我不觉得这些学术圈的八卦比娱乐界的就高尚有趣。 比如谁拿了优秀,谁评了国奖,谁跟谁角力争夺三好,我不觉得这些学校里的项目比社会上的就公正干净。
但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是故意和他们爱好不同的,我天性如此。 有人问我:『你怎么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读上千小时的书呢?』 也有人问我:『你怎么都有时间跑去听那种没有学术小票的讲座呢?』 还有人问我:『你怎么硕士博士都免修英语了却还要天天背单词和练翻译呢?』
答案很简单。 我没有其他的爱好,不吸烟,不饮酒,不玩游戏,不打球,不赌博,不追女生(因为我已婚了哈),所以只能读读书,学点东西。
我记得曾经在以前的文字中提到过,自己少年时期喜欢打人,实际上这个说法也不确切,真正的喜好是打抱不平。至今我也依然保留了这个爱好,不时地帮助遇到的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我爱人曾经根据我能吃以及爱好指路给我封了两个封号:『大胃王』以及『指路侠』。而且深受李白、王维以及卢纶的影响,我从小所向往的那种侠士都是做事之后抚身而去,天涯路远,纵意驰奔。
可能就像是有的人吸烟、饮酒、网游甚至跑步会上瘾,我觉得打发时间的最佳方式就是自行车或者读书写字。
所以我觉得在自己快要奔四的岁数,是时候放下一切,远离江湖,去做自己最享受的事情,不打扰他人,也不被打扰。
再见,科学网。
哦,不对,应该是『永别了,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