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 Stephen C. Stearns, Ph.D.
本文英文原版链接 http://staff.ustc.edu.cn/~xiong77/links/pdf/advice3.pdf
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事先稍加防备,有的大灾难就可以避免。一定要有戒备。要假设你提出的研究方案可能行不通,或者你组内的某个导师可能不支持你,甚至对你有敌意。对这一切最差的情况,都要事先做好准备。
没人真在乎你
实际上,有的教授可能关心你,可有的就不关心。大多数情况就权且当作好人多,都关心学生,可他们都很忙,也就意味着他们对的关心不能落实到实践层面,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你只能靠你自己,对此要尽快习惯。
这有很深远的意思,其中最重要的是下面两点:
1. 你要尽早决定好自己的课程。你的学位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的。你所学专业的教授可以给你建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你免受官僚部门和财务恶魔的伤害,但他不应该直接命令你选哪些课程。这是你自己的任务。如果你需要建议,就跟导师询问,提供建议是他们的工作。
2. 如果你想要听取人家的建议,就得主动过去跟人请教,因为人家不会主动过来找你。
你必须知道你的工作为何是重要的
刚入学的时候,广泛阅读,多多思考,这样用功一年。对你读到的文章,先假设他们都是扯淡的,直到作者确实说服你。如果你不理解一些内容,别伤心,这不是你的问题,这是作者的错。这就是他没写清楚。
如果有一些位高权重的人说你一事无成,或者指责你没有收集数据,就告诉他你正在做的工作。如果他还坚持他那一套,就让他滚犊,因为你应该最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这个阶段要想有突破会很煎熬,有时候你可能觉得有罪恶感,愧疚自己的研究还没有启动。可能你会不停地质问自己,“我这一天天的是干啥呢?”千万别慌,要冷静,要有耐心。
这个阶段对你的个人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将新思想引入到学科也很关键。你要在这一过程决定什么是你要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这个决定必须由你自己来做出,这有两个原因。首先,如果你研究的问题是别人给你的,你就本能地感受不到归属感和拥有感,就不会有那种动力去刻苦研究,来漂亮地攻克问题。另外,你在读博期间所做的工作直接塑造了你的学术前景。通常你在这个时期所选出来的就是自己一生的工作领域了。你进入科学领域的过程一定要深思熟虑小心谨慎,这对学术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很可能你就要开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记住,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去收集数据又有什么意义呢?
心理健康是个大问题
当你决定读研了,就要今早建立一个坚定的心理状态,防止各种纷扰动摇你的意志。如果你不注意的话,课业压力、教学和外语需求等乱七八糟的事务,就会把你推来推去,毫无头绪,像是布朗运动的分子。下面这几件事情就是需要注意的。
- 博士学位有一种象征性、仪式性的意味,他有一种力量,让你相信自己的个人价值正在被评价。无论你多努力,都不能避免。也没人能避免。这问题来自于学术论文的开放本质。你必须要决定自己的文章要“好”到什么程度才让自己满意。可能一个文章总能继续润色提高下去,这也可能会让你陷入到无尽的折磨中。
这时候要认清楚,你并不是要生成一篇“完美”的论文。本来就允许其中有瑕疵,世界上所有事物都不完美。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来完善就可以了。这条件可能受限于时间、经费、能源、精神动力等等。
为此,你可以在早期把各种耽误时间的事情都尽早完成。比如毕业要求的课程和考试都解决掉。这样不仅为你写毕业论文扫清障碍,还可以让你自己确信自己已经足够强大,毕竟把所有要求的环节都完成了。
-
如果你很驯服很顺从,人家自然就会指使你干这干那。但你应该期望成为一名同伴而非下属,要往这个方向努力。毕业的论文要求只是一个显性的障碍,阴性的障碍是要获取被人同等对待的地位。首先得做得像一个研究人员,才有机会被人平等对待。
-
读研,只不过是你自我提升道路上的众多路径之一。一定要对更好的机会做好准备,一旦在发现可以适时中止,去探索一下。这么做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首先,真正的机遇可能会比你读研能做的任何事情更有成效和挑战性,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评估是否值得退学。这样的事情可能多种多样,比如和你读博的研究没有直接关系的一项非洲的野外工作,在首都的科技政策部门的辅助岗位的工作机会,或者是在主流报纸的实习生岗位,又或者是科技期刊的编辑等等。
其次,只有保持开放的状态,你才可以真正做一个独立的研究生。如果读研是你的唯一选项别无它途了,你可能在心理上就很脆弱,可能会有些绝望甚至不安全感,这不利于你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能力。
另外,如果读研真地不适合你,可你又继续留在学校而拒绝其他机会,就纯粹是在煎熬自己。除了科学事业,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做的事情,而且从就业来说也往往有很多更好的选择。如果科学不适合你,就应该试试其他的事情。不过,一定不要半途而废。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决定。一定要和你的研究生同学以及相处不错的老师好好谈谈这件事,然后再做决定。
别选太多课,听课效率很低
如果你在自己的领域已经有了扎实的基础,就尽量减少额外选课。这个建议看上去有悖直觉,但实际上很合理。现在,你需要学着为自己考虑。这需要你主动去参与,而不是被动的听讲和反复咀嚼陈旧内容。
要学会思考,你需要两样东西:大把的时间,以及一个你觉得比你更懂的人,多跟他进行一对一的沟通。
课程只是一些障碍,如果你足够有动力,阅读和讨论就要比听课更加有效率,也更有广度。有个办法很推荐,就是组织一堆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某个感兴趣的主题组织一个研讨会,邀请一些教师来参与。
这些老师们应该会很乐于参加。毕竟这对他们来说很有趣,他们会很欣赏你的主动性,他们参与进来也不用自己主动受累,还能享受到教授课程的成就感。能有什么损失呢?
上面关于课程的建议不适用于特定技能的课程,比如电子显微镜、解剖技术、潜水等等。
写一份策划书,然后进行修改
一份研究计划书会有很多用处。
-
对你多年的思考和阅读进行总结,确保你有所收获。
-
能证明你合理规划和利用了自己的时间,使你得以捍卫自己的独立性。
-
有助于他人来帮助你。你脑中的想法可能太复杂,无法用口头语言进行详尽的表达。可能是太细致或者太繁琐。这就需要你将其落实成文字,好好组织一下语言,做到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以便于给其他人阅读理解。然后别人才能给你提出建设性意见。
-
你需要练习写作。当然了,大家都需要练习。
-
找到问题,并确定了重要性之后,你要说服你的同事,自己不是大蠢蛋,值得他们的支持。一种达成这一目的的计划的结构如下所示:
a. 简述你的研究目的,用问题或者假设的形式。
b. 说明为啥这个问题在科学意义上重要,而不是为啥对你个人来说很重要,还要说这个研究如何在你的领域中用于更广泛的场景。
c. 足以对上一条 (b) 提供证明的文献综述。
d. 把你的问题拆解成一系列的子问题,每个子问题要能用一系列的更小的步骤来解决。设计实验、观测胡总和分析,确保你在每个步骤都排除了干扰。然后将这些步骤联系起来,就开始去攻克了。将大问题转换成一系列更小的问题,这样你就总能知道下一步做什么,也就能降低开始工作要面对的门槛,就能找到需要你花费最多时间和精力来解决的问题,然后就算是有的项目遇到问题了,你也有一系列的备选列表。
-
列出可能会导致毁灭性后果的主要问题。然后再列出针对上述问题的应对措施、备选手段等等。
-
还有个办法,就是设计两三个计划,然后并行实施,看看哪个有最高的实践成功的机会。纸面上可能两三个模型系统都很理想,都对你的想法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但实际施行起来就可能遇到一些问题,从而排除掉一些本来看着可行的选项。相比于第一次实施失败后再想办法执行第二个甚至第三个计划,一开始就能发现问题会更有效率。
-
选定一个进行论文展示和讲解的日期,然后倒推一个时间表。这样你就可以感受到时间对你的督促犹如马刺。别担心,最开始总是这样,后来还会更糟。
-
读完了文献之后,花两三周的实践来写研究计划,然后尽量找人来帮你评议。希望他们给你最艳丽的点评,然后尽可能做出建设性的回复。
-
赶紧上手。有了上面这些,就足够作为你论文的引言、导论的部分了,而你这时候入学才一年到一年半左右而已
管理你的导师
要让你的导师了解你在做什么,但别去烦他们。做一个有趣的存在,而不是一个烦人精。至少每年要提交一次一两页的书面的进度报告。他们会很感激你,而且对你有深刻印象。
充分考虑到个人问题,想办法避免。如果你无法和你的教授相处,就尽早换导师。最开始选择导师的时候就要非常小心。最重要的就是,你们一定要有相同的研究兴趣。
论文类型
绝对不要在一个已有的不确定的思路上阐述一个包装精美的“巴洛克风格”的“粑粑”。要直奔底层,对一个重要研究中的隐含未经证实的假设进行检验,或者为一项新研究奠定基础。当然了,还有其他类型的文章:
-
经典论文,提出一个演绎模型,然后对假设不利的条件下进行客观测试,要能得到合理、出色的预测。这种成果很少,非常牛。
-
对重要研究的基础内容进行批判。也很少也很牛,如果执行得当绝对是赢家。
-
纯粹理论的论文。这需要很大勇气,尤其是在充满经验主义者的领域中,只要你擅长数学和逻辑,还是有机会成功的。
-
收集一些数据,这种事别人也能做。这就是最差的一类论文了,但也足够让你混毕业了。对于某类人来说,只要数据规模大,就算没有检验假设,他们也还是很受震撼。至少结果表明了你努力工作了,利用这个事实就可以“胁迫”学术委员会给你博士学位。
论文种类花样繁多,就像是研究生一样多种多样。上面列出的四种就可以看作是极好的、好的、坏的、丑的。博士生的工作是一个机会,你可以尝试不同的研究风格,发现最适合你的:理论工作、野外工作,或者实验室工作。理想情况下,你会在上面三者中进行平衡,成为那种能给经验主义者解读理论,又能给理想主义者解读现实的传说型人物。
尽早发表
千万别欺骗自己。你可能是由于对动植物的热爱、对自然的好奇等等动机,来到了学术界,可你如果不能发表就无法找到工作,无法立足。你需要在国际公认的、广泛引用的杂志上发表实在的文章。
没有文章发表,就没办法从事科学工作。这听上去很残酷,但有足够的原因,而且这个过程既充满挑战也会很有成就。科学就是共享的知识。直到研究结果被充分传播交流了,科学才存在。发表文章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没有文章发表,工作就不完整。你必须能够用文字进行清晰、简洁、有序的表达,写出科学的文章。下面是关于发表论文游戏的一些攻略。
-
找有经验的人作为共同作者。可以找一些从事有趣研究的教授,给他做一些工作,然后让他作为次要作者。他会很高兴帮忙,还会针对论文给你很多好的意见,因为他的名字也会出现在文章的作者列表中。
-
别指望你的第一篇文章能震惊世界。很多厉害的人物最初的工作都是小作品。一般的科学论文能报道的信息量可能要比你所料想的少很多。要朝主流期刊努力,可以现在知名度较低期刊上发表一两篇短小但内容充实的文章。你会发现无论期刊知名度如何,所有的编委成员都会捍卫期刊质量,甚至有那么一种傲慢。
-
如果你的文章足够好,可以发表成一篇评述性的综述文章。如果能发表,就说明你可能选对了研究领域。
-
别把你的文章写成一本大厚本的专著。如果太长了,可以写成一系列能发表的文稿,然后尽早发表,这样至少其中一两章可以作为已发表文章的重印本。
-
购买一本 Strunk 和 White 写的 Elements of Style。写第一篇文章之前,一定要读读这本书,然后接下来的三四年里至少要再读一次。另外还有一本 Day 写的 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r 也是很棒的参考书。
-
投稿到期刊之前,先多请有时间的人帮你审阅一下,让他们在写作、思想和组织等方面进行点评。
不要小瞧硕士论文
直接读博士而不读硕士,无非是满足普通人的那种自负,就是认为自己足够优秀,不用做哪些事情。硕士学位其实有很多优势。
-
如果你需要转学,读研就比较方便。你可以借此来托管自己的背景。另外,在这个发展的阶段,你有机会对重要问题的想法进行快速调整。你会很快了解到哪里的谁在做什么研究,这类情报会快速积累。如果你决定转学,就可以参考这些信息。你所离开的团队应该满意与你的表现,而且会给你提供推荐信。你所转去的团队会满足你的博士毕业所需的条件。
-
可以在远不如博士研究那样紧迫压抑的环境下得到所需的研究和写作方面的经验。你可以有条不紊地自我突破。在研究中,你能了解到一个可解决问题的规模。读过硕士的人再读博往往会更容易。
-
你还能有发表文章的机会。
-
太着急?如果你太早进入职场,就来不及做充分的准备。最好是稍微慢一点,建立一个充实的工作背景,然后有了更多更广的经验,再去展示自己。
合理发表文章,别太多
论文发表的压力,已经腐蚀了期刊的质量,也降低了科研生活的质量。发表少数几篇高质量的被广泛阅读的文章,远胜过发表一系列毫无意义很快被遗忘的文章。你确实需要考虑现实。要找地方做博士后,你就需要很多文章发表,如果要获得教职可能就需要更多。不过,只要你能把自己的工作集中起来,包装成又充实内容的整体,对你自己和所在研究领域来说就都是好事情。
多数人之发表那么一两篇有影响力的文章。大多数发表的论文都很少甚至从未被引用。大概有 10% 左右的文章获得了 90% 的引用。不被引用的文章,就是浪费时间,白费力气。所以要追求质量,而非数量。这确实需要勇气和坚定的意志,但不会让你后悔。如果你每年在优秀的、广泛引用的期刊上发表一两篇深思熟虑内容翔实的文章,你就已经很棒了,这表明你花的时间用在了正确的事情上。
致谢
感谢 Frank Pitelka 提供机会,以及 Ray Huey 作为合作者和传播者,并且提供了本文所含的一些意见,还要感谢各位幕后的研究生同学,他们让这些想法不断流传,感谢 Pete Morin 建议我将这些经验写下来分享出来。
一些有用的参考资料
-
Day, R.A. 1983. 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 2nd ed. iSi Press, Philadephia. 181 pp. wise and witty.
-
Smith, R.V. 1984. Graduate research - a guide for students in the sciences. iSi Press, Philadelphia. 182 pp. complete and practical.
-
Strunk, W. Jr, and E.B. White.1979. The elements of style. 3rd Ed. Macmillan, New York. 92 pp. the paradigm of con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