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忙的一些事
从一首老歌开始
这首歌是我父亲跟我现在一样大年纪的时候听的,他应该是个老摇滚迷,当年我记得他还听唐朝乐队。我从小就最佩服我父亲,一来是他个子比我高,二来是他能用易拉罐做电视天线,这让我觉得很神奇。
我不具备我父亲的智力、魄力、决断力,各方面来说,我都是弱化版本,我唯一胜过他的是体重。
我最钦佩他的学习和适应的能力,从青年时代开始,他从事过很多不同的工作,尝试过不同的行业,在行业下行时刻都能毅然决断,尝试新事物,探索新领域,在各个领域中都非常优秀。
这几年,我自己也遇到了行业下行的情境,内心充满忧愁,对学科的前景感到非常悲观。这时我就会想起,父亲在跟我这样大的时候,他遇到的情况要更加艰难。如果换做是我面对当年他的处境,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扛得住。然而每次挑战都被他应对了下来,并且家里从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到逐渐安定衣食无忧,日子也越来越改善了。一直以来,他都是我的榜样,让我知道应该当断则断,眼光放长远,未来有希望。
我当前的状况
最近几年,我的身体素质逐渐变差,已经基本无法胜任野外地质工作了。所以我开始捡起来早些年比较关注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一些技能,重新开始学习编程,翻译了一些书籍资料,又开始组装一些工作站,还开始尝试了一些并行计算方面的内容,比如 CUDA 以及 PyCUDA 等等。
这几天我对 GeoPython 逐渐进行了改进,对一些类进行了重构,增加了任意组合自定义 Harker 图解、批量锆石氧逸度计算、批量 CIPW 计算这些功能,还有更多功能处于筹划之中。
总的来说,我现在专注的内容有两方面: ① 软件开发方面:以 Python 为基础,简单的跨平台开发、科学计算、数学应用等等; ② 硬件搭建方面:以 CUDA 和 PHI 为主的小型并行计算平台,硬件的组建,系统的安装维护,软件体系的搭配组合。
这两方面本身我都是外行,所以我并没有打算转行去当程序员或者运维工程师等,那种想法也不太现实,因为隔行如隔山,我的水平太低,要追赶很远才可以,效率低,还浪费了我之前在地质学领域这十年的经历。
所以我的想法是,把这两方面的技能发挥到地质学相关的工作中去,在除了野外工作之外的其他环节,发挥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很多人都在说,国内地学领域的生产环境技术差、管理差,学术圈子的氛围暮气重、压力大,我曾经也发过类似的抱怨。然后后来我意识到与其指手画脚,不如专心做点事情。所以我先是写了那个用移动设备测试存储产状的工具,后来又开始做 GeoPython 这个项目,目的就是能够改善定量程度低以及各种手绘作图的情景。
还有很多其他的想法,比如试图把一些繁琐而又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基础数据处理工作交给计算机,进而用计算机来进行基础的分析,再训练计算机进行若干稍进阶的分析识别,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这也算是一种转换,只是并非转换了行业,而是在行内转了方向。
只是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吃螃蟹,吃狼桃,还是吃瘪~~